不是每間民宿都需要電梯,但你需要懂這些關鍵點

不是每間民宿都需要電梯,但你需要懂這些關鍵點

當民宿開始向上發展、有超過兩層樓的空間規劃時,「要不要裝電梯?」就成為一個經常被討論的話題。本文將從樓層數、旅客便利性、成本考量、法規限制、品牌定位與房型規劃等角度,分析民宿是否需要設置電梯,並帶入「南庄樹與天空森林民宿」與「南庄花漾小屋」的經驗與風格,協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垂直動線設計決策。


一、樓層數決定需求程度:幾樓才該考慮電梯?

一般來說,若民宿僅有兩層樓,多數旅客仍能接受爬樓梯的設計。但一旦進入三層樓以上,或有地下室房型/頂樓景觀房時,樓層的高度就明顯影響住宿體驗。尤其對於以下客群而言,無電梯會是明顯減分項:

  • 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
  • 親子家庭(推車)
  • 年長長輩或行動不便者
  • 重視無障礙環境的自由行旅客

👉 經驗案例|南庄樹與天空森林民宿:
因應園區多層建築與上下高差,部分房型會刻意將上樓動線安排得舒緩,並透過行李搬運協助主動接待補足電梯缺口,維持森林風格下的貼心服務感。


二、便利性與經營效率:你每天願意搬幾趟行李?

若民宿經常需要協助搬運行李上樓,無論是自行經營還是委外清潔、接待,都會拉高人力負擔,成為營運效率的隱性成本。尤其當你一週需接待超過10組旅客時,搬運人力成本+客服疲勞值極高。

同時,沒有電梯的多層樓房型,清潔人員上下樓需額外花費時間,也可能影響房務SOP流程設計。


三、安裝成本與後續維護:是否符合投資效益?

電梯安裝費用依品牌、型式(液壓式/牽引式/無機房)、建築結構而異,初期費用約為60–150萬不等,還需定期維修保養與年檢,長期維護支出不可忽視。

若你的民宿每層樓只有一到兩間房,平均分攤效益不高;但若是一層4房以上,甚至有不同樓層共同區域(例如交誼廳、早餐區)時,安裝電梯則會顯得更具效率與價值。


四、法規與無障礙需求:是否須配合建築規範?

依據《建築法》與《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》,若民宿登記為特定規模以上的建築(例如客房數達一定數量),或為特定用途建築物,將可能被要求設置無障礙垂直動線

雖然大部分合法民宿不屬於此強制規範範圍,但若你希望打造高齡友善或親子無障礙旅宿,電梯便成為加分項目之一。


五、品牌風格與住宿體驗:有時不裝電梯反而是亮點?

對部分民宿風格來說,「沒有電梯」反而成為與眾不同的體驗。像「南庄花漾小屋」以樓中樓房型結構與童話小屋氛圍取勝,刻意保留原始樓梯與木造結構,反而強化了空間的溫度與故事性。

若你希望打造森林系、日式、小資渡假等風格民宿,電梯可能不是必要元素,反而可透過貼心動線設計與接待方式,維持美感與實用的平衡。


六、不裝電梯的替代方案有哪些?

如果你考量預算或空間限制無法設電梯,也可從以下幾點優化旅客體驗:

  • 行李協助服務:主動幫助旅客搬運行李至樓上
  • 預先告知房型樓層與梯階數:降低期待落差
  • 重要區域安排在低樓層:如早餐廳、家庭房設在一樓
  • 設計休息平台與緩坡梯:減少疲勞感

七、適合裝設電梯的情境整理

情境建議評估安裝電梯
三層樓以上✅ 建議安裝
年長旅客多/主打親子客群✅ 加分明顯
清潔人力有限✅ 增加效率
每層房間數量多✅ 成本可分攤
打造高單價、全齡友善品牌✅ 強化體驗
強調森林或自然風格,樓梯為設計元素❌ 可不安裝

樹與天空觀點

是否裝電梯,不只是硬體選擇,更是經營風格與服務策略的延伸。
對於像「南庄樹與天空森林民宿」這類多層式設計、強調親子與旅遊體驗的場域來說,電梯可提升便利性與接待效率;但若如「南庄花漾小屋」走的是小巧溫馨路線,透過空間設計與人情味接待,一樣能創造良好體驗。

Share the Post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