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間房間只花十萬就能完成裝潢?」很多民宿主和小資房東聽到這個數字,直覺反應是:「不可能吧?」
傳統觀念裡,裝潢就是高額支出,尤其是看到設計師報價動輒數十萬起跳,更讓人退縮。但事實上,如果你能釐清哪些工項必須專業處理、哪些能自己動手完成,再配合有計劃的預算分配,「十萬裝潢」其實並非天方夜譚。
本文會帶你一步步理解:哪些花費要慎選、哪些 DIY 可以自己完成,以及如何用有限預算打造民宿房間的質感氛圍。
一間房間裝潢要花多少?常見的隱藏花費
心境切入
很多人只算「家具+電器」的錢,卻忽略了基礎工程,結果預算一路爆表。
深度拆解
常見花費項目大致分為兩大塊:
- 硬裝工程:油漆、水電管線、地板鋪設、隔間處理。
- 軟裝配置:家具、窗簾、燈具、掛畫、植栽。
如果預算只有十萬,幾乎不可能大規模改動格局或更換管線,因為光是水電或泥作就可能吃掉一半以上。
反面教材提醒
很多人忽略基礎修繕,只顧著買「漂亮家具」。結果牆壁發霉、燈光昏暗,入住體驗直接打折扣,後面還得花錢重做。
十萬裝潢的可能範圍(哪些能做、哪些不能做)
案例故事
一位民宿主繼承老房,預算有限,卻希望至少有一間能先上架出租。最後她選擇把十萬預算壓在「清爽乾淨+氛圍營造」上,成功在兩個月內完成改造。
可做項目
- 牆面重新粉刷(自己買漆+滾筒 DIY,僅需數千元)
- 更換燈具,打造分層照明
- 選擇系統家具+ IKEA 或二手家具搭配
- 規劃軟裝:布簾、床組、掛畫、地毯
不可做項目
- 全室水電重拉(預算至少 10 萬起跳)
- 拆牆或大幅改格局(工資+材料高昂)
- 高價石材、木作訂製
思維升級
十萬不是用來「重建」,而是用來「翻新」。把錢集中花在能立刻改善旅客體驗的地方。
低預算裝潢的三種策略
策略一:DIY+半包工程
- 牆面油漆、收納架安裝、窗簾更換,這些完全能自己處理。
- 找工班只做必要專業(如電路調整),省下人工。
策略二:善用系統家具+二手市場
- IKEA、無印良品 Outlet、旋轉拍賣,都能找到高 CP 家具。
- 二手木製桌椅,加上砂紙打磨+上漆,立刻變成「文青風」。
策略三:氛圍勝於硬裝
- 溫暖的布簾+黃光燈泡,比昂貴的水晶吊燈更能營造放鬆感。
- 一面牆加掛畫與掛布,比大理石牆便宜數十倍,效果卻相似。
案例補充
某台東民宿,老房間用 9.5 萬翻修:
- 自己油漆+木作簡易書桌
- IKEA 床架+記憶床墊
- 淘寶買來的燈具+在地手作布品
改造後入住率從 30% 提升到 80%。
常見錯誤與迷思
- 「便宜工班就好」:品質不穩,後面維修更貴。
- 「家具越多越好」:房間變倉庫,旅客壓迫感大。
- 「只靠便宜吸引人」:忽略設計感與舒適度,回訪率低。
提醒
與其盲目省錢,不如先想清楚「旅客需要什麼體驗」。舒適睡眠、乾淨環境、氛圍營造,比豪華裝潢更重要。
實際預算分配表(十萬內案例)
- 基礎修繕(牆面油漆、簡單水電調整):20,000
- 床組+床墊:25,000
- 衣櫃+桌椅:20,000
- 燈具+窗簾:15,000
- 軟裝氛圍(掛畫、地毯、植栽):20,000
👉 總計:約 100,000
看似緊繃,但如果部分家具選擇 DIY 或二手,甚至能壓到 8–9 萬。
結語
裝潢不一定要花大錢,關鍵在於 「自己能做多少」+「把錢花在體驗感」。
十萬預算內,你也能完成一間乾淨、舒適、具氛圍的民宿房間。不是奇蹟,而是取捨與規劃。
如果你正在規劃民宿房間改造,卻不確定該如何分配預算,我整理了一份《低預算裝修清單》,幫你一步步檢視該花的與能省的項目。讓你在有限的資源下,也能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