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民宿終於從一個腦海中的夢想化為現實,你可能會想像客人絡繹不絕,三五好友坐在客廳分享旅行故事。然而,現實可能沒那麼浪漫。第一個月的入住率低得讓人懷疑人生,第二個月依然徘徊在及格線附近。你開始問自己:「我是不是選錯了方向?」
這篇文章,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,更希望透過一些故事,讓你看見在每個成功民宿背後,經營者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。
從「我想要有客人」到「我想要被喜歡」
小美是一個年輕的民宿主,她選擇了宜蘭這個競爭激烈的地區。一開始,她試著模仿其他成功民宿的模式:拍攝漂亮的空間照、加入所有能加入的訂房平台、打折、再打折。但入住率依舊低迷。某天,她收到一位客人留言:「你的民宿真的很漂亮,但網站上看不出來你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。」
那天晚上,她坐在空曠的民宿客廳,突然明白問題的根本:「我的民宿太普通了,或者說,我的故事沒說清楚。」
她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定位,將民宿設計結合「女性一個人旅行」的主題,提供專屬的閱讀空間與瑜伽課程,還開設了「安心旅人計畫」,幫助第一次獨自旅行的女性安心規劃行程。一個月後,入住率不僅翻倍,還多了許多願意分享她故事的忠實客人。
數字很重要,但體驗更重要
讓客人記住的,不只是價格
行銷中有句話叫「用價格吸引,用價值留住」。如果你覺得提升入住率只能靠降價,那就錯過了最重要的部分:讓客人覺得他們的選擇是值得的。
用「體驗」讓民宿成為一部分旅程
例如,南投的一家民宿以「在地食材烹飪課」出圈,讓旅客在入住期間,不只是一晚住宿,還有一次文化與味蕾的深度體驗。這樣的體驗本身,甚至比地點或設施更吸引人。
轉變:經營的本質不是「服務」,而是「關係」
你是否有想過,為什麼一些民宿的回頭客特別多?答案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床特別好睡,而是他們的民宿主特別「有人味」。
曾經有一位民宿主告訴我,當他的客人有一天發訊息說:「謝謝你,上次的旅行真的療癒了我的心。」他才第一次明白,民宿主這份工作的核心,是能夠走進別人的故事裡,成為那段故事的一部分。
所以,從今天起,不妨試試這些改變:
- 寫一封真誠的歡迎信,裡面提到你對民宿的初衷,和一些推薦的在地小店。
- 親手準備一個「住客專屬小禮物」,比如當地茶葉或自製餅乾,讓客人記得這裡的溫暖。
- 每一次退房後,發一封簡單的問候信,不只是詢問評價,而是感謝他們的到來。
最後想說的話:別急,故事才剛開始
如果你正在為入住率苦惱,請記得,每一位成功的民宿主都曾經站在和你一樣的起點。他們可能比你先走一步,但並不代表你無法趕上。讓自己的民宿成為「值得被記住的地方」,而不是單純的一晚住宿。
相信你的故事,會讓更多人想要走進來,甚至不願意離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