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宿行銷要做幾種平台?三個優先得先做起來

對多數民宿主來說,行銷平台百百種,但時間、人力與預算有限,並不可能一次全面啟動。與其分散經營,不如鎖定「高轉換+能累積品牌價值」的平台先做起來。
本文將帶你了解民宿行銷的三大平台布局:自建官網社群平台OTA 輔助曝光,並附上實際案例,幫助你建立從陌生客到回頭客的完整行銷路線。


1. 自建官網(含線上訂房功能)—核心經營重點

為什麼要做

自建官網等於擁有自己的「數位主場」,不必被 OTA 抽高額佣金,所有訂單與顧客資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。更重要的是,透過官網的內容與設計,民宿可以主動傳達品牌故事與空間價值。

經營重點

  • 故事與特色呈現:用圖片與文字完整呈現品牌理念、房型亮點、在地旅遊推薦。
  • 明確行動呼籲(CTA):如「立即訂房」、「詢問空房」,讓訪客能快速轉換。
  • SEO 與內容更新:透過部落格或活動頁,長期累積自然流量。

案例分享

花蓮某親子民宿在官網設計「主題房型故事專區」,搭配 Google Ads 引流,官網直接訂單比例從 15% 提升到 45%,有效降低 OTA 依賴度。


2. 社群平台(Facebook + Instagram)—品牌與流量引擎

為什麼要做

社群平台能在客人訂房前,就讓他們先「喜歡上你」。透過真實日常與空間美感的呈現,建立情感連結,並引導流量進入官網完成交易。

經營重點

  • Facebook:適合發布活動資訊、優惠檔期、深度故事。
  • Instagram:以高質感照片與短影音呈現民宿氛圍與生活感。
  • 內容策略:交替發布「生活日常」、「房型亮點」、「旅遊攻略」,並在貼文與限動中導流到官網。

案例分享

台東一間小民宿用 IG「旅人日記」系列貼文累積粉絲,後來有 30% 官網訂單來自 IG 私訊與簡介連結,轉換率顯著提升。


3. OTA 平台(Booking、Agoda、Airbnb)—前期輔助曝光

定位調整

OTA 不作為長期核心,而是品牌初期的流量跳板,用來快速累積評論與建立市場信任。

使用策略

  • 前期:以有競爭力的價格與高質感照片快速獲得好評。
  • 體驗引導:入住期間引導旅客關注你的官網與社群。
  • 逐步轉移:當官網流量穩定後,降低對 OTA 的依賴,只在淡季補單使用。

案例分享

苗栗某民宿開業半年透過 OTA 累積 80 則 4.9 分好評,之後將廣告與經營重心轉向官網,OTA 僅作為淡季補單工具。


在民宿行銷策略中,自建官網是營運的核心,社群平台是品牌的情感橋樑,而 OTA 則是前期的助推器。當你用這三個平台搭配運作,就能同時兼顧「短期曝光」與「長期品牌經營」,逐步降低平台抽成壓力,讓每一筆訂單都更有價值。

Share the Post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