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入20萬的民宿主都怎麼定價?三種定價策略大公開

月入20萬的民宿主都怎麼定價?三種民宿定價策略必學

為什麼「定價」決定你的月收入?

許多剛入行的民宿主會直覺用「成本+利潤」來決定房價,例如:房間一晚打掃、人力、水電成本加起來 2,000 元,就設定 3,000 元房價。但這樣的算法,往往忽略了市場需求、旅客心理、競爭環境,結果不是房價太低,賺不到應有的利潤,就是房價太高,訂單量不足。

能夠月入 20 萬的民宿主,背後都有一套「會賺錢的定價邏輯」。以下介紹三種最常用、也最有效的民宿定價策略。


價值導向定價:賣的不是床,而是體驗

問題或痛點

很多民宿主覺得:「我的裝潢不如高級飯店,怎麼好意思訂價太高?」其實,旅客買單的不只是房間,而是你營造的體驗價值

案例說明

宜蘭某森林系民宿,房間坪數不大,卻搭配迎賓手作茶、夜間導覽活動,讓房價定在 5,000 元以上依然滿房。

具體步驟

  1. 列出民宿提供的獨特價值(如在地早餐、手作活動、私廚料理)。
  2. 將價值轉換成旅客的「體驗感受」而非「設施清單」。
  3. 訂價比當地平均高 15–30%,強調特色而非比低價。

反面教材提醒

不要因為「怕客人嫌貴」就一路比價,這樣會掉入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。

關鍵重點:讓旅客覺得住的是故事與回憶,而不是一張床。


動態調整定價:淡旺季靈活控管

問題或痛點

有些民宿主一整年都用同樣房價,結果旺季滿房卻賺得不多,淡季又因價格過高而空房。

案例說明

台東海景民宿使用動態定價:

  • 旺季:平日 4,500 元、假日 6,000 元。
  • 淡季:平日 3,200 元、假日 4,200 元。
    透過靈活調整,一年下來平均入住率達 70%,月收入超過 20 萬。

具體步驟

  1. 分析過往訂房數據,先找出「旺季、淡季」及「假日、平日」的需求差異。
  2. 建立 3–4 段價格區間(例:淡季、平日、假日、旺季)。
  3. 使用 OTA 或訂房系統的「動態定價工具」自動調整價格。

反面教材提醒

千萬不要「旺季才突然漲價、淡季才大打折」,旅客會覺得定價隨意,降低品牌信任感。

關鍵重點:學會像航空業一樣,讓價格隨市場波動。


差異化定價:讓不同客群自己選擇

問題或痛點

很多民宿房型其實幾乎一樣,卻全部訂成同價,導致旅客選擇動機不足。

案例說明

苗栗一間親子民宿,把房型分成:

  • 標準房(基本設施,2,800 元)
  • 家庭房(多一組上下舖,3,800 元)
  • 主題房(溜滑梯+遊戲角落,5,500 元)
    結果不只提高了平均房價,還吸引更多家庭客回訪。

具體步驟

  1. 將房型依照「設施、體驗」進行分級(標準、升級、豪華)。
  2. 在網站與 OTA 上清楚標示差異,讓客人「心甘情願」加價升級。
  3. 搭配套餐(如晚餐+DIY體驗)增加客單價。

反面教材提醒

不要「所有房型只是換顏色就差 2,000 元」,旅客很快會發現不值,反而影響品牌形象。

關鍵重點:不是強迫漲價,而是設計選項讓客人自己升級。


月入 20 萬的背後,靠的是定價心法

能穩定月入 20 萬以上的民宿主,通常會同時結合三種策略

  • 用價值導向定價,讓旅客接受高價。
  • 用動態調整定價,確保淡旺季都有穩定訂單。
  • 用差異化定價,增加客單價與回訪率。
Share the Post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