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地合作,讓民宿不只是住宿
對許多旅客而言,選擇一間民宿,不只是睡一晚,而是想「體驗一種生活方式」。
若民宿能與當地小農、手作職人、工藝師合作,不僅能帶來深刻的文化印象,也能打造出讓人記得住的品牌故事。
這樣的合作,不只是「採購在地商品」而已,而是一種「品牌共創」的過程。
為什麼要與在地小農、工藝師合作?
問題與痛點
多數民宿面臨的挑戰,是品牌缺乏辨識度。房型漂亮、早餐豐富,但旅人回家後卻記不清民宿的名字。這是因為民宿缺少「故事錨點」——能讓旅人連結情感、形成記憶的核心。
合作的價值
- 品牌差異化:與在地職人合作,創造「只有這裡才有」的體驗。
- 提升旅人黏著度:透過故事與體驗,旅人願意回訪或推薦。
- 地方共榮:促進在地經濟循環,讓社區與民宿共生共榮。
成功案例靈感
| 案例名稱 | 合作對象 | 合作內容 | 品牌特色成果 |
|---|---|---|---|
| 苗栗南庄某森林系民宿 | 客家桂花茶農 | 設計「季節限定迎賓茶」,並舉辦採茶體驗 | 桂花香成為民宿的標誌氣味 |
| 花蓮某海景民宿 | 在地木雕師傅 | 共同打造門牌與房間掛飾 | 民宿外觀成為旅人打卡亮點 |
| 嘉義阿里山青年旅宿 | 小農咖啡莊園 | 推出「早晨手沖體驗」,結合咖啡教育 | 獲旅客高評價,並帶動咖啡銷售 |
如何開始合作?三個實際步驟
1. 找出「理念相近」的在地夥伴
從市場採購轉為「理念共創」。
- 優先尋找與民宿調性一致的小農、工藝師。
- 建議實地拜訪,了解他們的製作過程與價值觀。
- 避免只以價格為導向,而要強調品質與理念連結。
小技巧: 在地農會、市集、文創基地、青創中心,都是尋找夥伴的好地方。
2. 以「故事共創」的方式進行合作
與其只是採買商品,不如共同設計一個能傳達雙方故事的方案。
例如:
- 共同推出聯名商品(如桂花香氛皂、手沖豆包、竹編吊燈)
- 設計「體驗方案」讓旅客參與(如採茶、製皂、染布體驗)
- 以影像或手冊記錄職人故事,放入民宿房間內
這樣不僅豐富旅客體驗,也能讓品牌更有文化深度。
3. 打造「從住宿到生活」的品牌延伸
讓合作不只是一次活動,而是民宿長期品牌的一部分。
- 建立「在地夥伴牆」,介紹合作對象的故事
- 將產品融入日常經營(如早餐用當地果醬、房內茶包使用小農品牌)
- 發展「共好品牌」:如推出自有品牌商品線,雙方共同分潤
這樣的合作能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,讓民宿從住宿服務升級為「生活風格品牌」。
常見錯誤與避免方式
| 錯誤做法 | 問題說明 | 改進建議 |
|---|---|---|
| 只看價格合作 | 缺乏理念連結,品質難長久 | 以理念與故事為首要考量,價格其次 |
| 缺乏品牌一致性 | 不同風格商品混雜,品牌形象混亂 | 建立品牌調性指南,統一色調與包裝 |
| 合作只做一次 | 熱度一過就結束 | 訂定長期合作方案或季節限定系列 |
| 沒有讓旅客參與 | 體驗性不足,故事無法擴散 | 設計互動式體驗,增加旅客拍照與分享誘因 |
打造屬於你民宿的「在地共創品牌」
一間民宿最動人的地方,不只是建築或裝潢,而是那份「讓人想再回來」的溫度。
當你與在地小農、工藝師、手作人攜手,不僅能豐富旅客的五感體驗,更能創造出「品牌的靈魂」。
這樣的合作,會讓你的民宿從一個地點,變成一個故事。
想知道如何透過在地合作打造你的民宿品牌?
康思迅數位協助過多間民宿從無到有建立品牌故事,
從地方文化調查、品牌共創策略、到網站與行銷導入,
都能一站式協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