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「週末體驗營」變成民宿經營的熱門加值選項,很多人急著找活動內容,卻忽略了真正關鍵是整體策劃邏輯。好體驗不是湊活動,是搭出調性與流暢度的整合設計。
以下提供五大策劃觀點,協助你打造不只是熱鬧,而是能為品牌加分的週末體驗營。
一、從「誰會來」開始,不是從「辦什麼」開始
別急著想活動內容,先問自己:
- 這場體驗營,我希望吸引什麼樣的旅人?
- 是親子?單人女性旅客?退休族?
- 他們為什麼會想參加?
- 是想學技能?交朋友?逃離日常?
📌 策劃重點:定義清楚主力族群 → 回推需求 → 再設計內容與動線。
比如想吸引小資女性,就不要設計太高強度的戶外挑戰;親子族群就得考慮小孩安全與爸媽休息時間。
二、民宿風格先行,活動是延伸,不是切割
週末體驗營若跟民宿空間、品牌氛圍完全無關,參與者很容易出戲。
- 如果你是森林系民宿:適合靜心、自然調性的活動。
- 如果你是復古風民宿:可導入老物改造、懷舊桌遊。
- 如果你主打親子友善:安排共學性質與大人休息區。
📌 策劃重點:空間風格與活動節奏一致性越高,體驗滿意度越高。活動要像民宿的延伸,而非租借外來的舞台。
三、資源整合思維:不是自己會辦,而是會「搭人」
你不需要什麼都會,反而該會的是「找對的人搭配對的內容」。
- 邀請職人來授課:烘焙老師、瑜伽教練、植物職人等
- 與在地品牌合作:茶園、咖啡館、手作工坊
- 結合民宿夥伴資源:如房客、朋友、在地職人都可能是合作方
📌 策劃重點:將自己從「執行者」角色中拉開,當一位「統籌策展人」,用人、借力、換內容,而非自己勉強去做不熟悉的活動。
四、體驗營的節奏設計,比內容更關鍵
活動滿滿不代表體驗豐富,反而可能讓人累。策劃時必須考量:
- 動靜交錯:安排動態活動後給緩衝,讓人沈澱或社交
- 自由時間:至少留1-2時段自由探索、休息或拍照
- 兩天一夜設計:第一天有主題引導、第二天有輕鬆收尾
📌 策劃重點:設計「節奏感」比拼「內容多」更重要,關鍵在於整體體驗的起承轉合是否流暢。
五、報名邏輯設計:費用包裝、梯次安排、限制人數
好的策劃,也包含價格與報名流程的設計:
- 費用分層清楚:是否包含住宿、材料費、餐食?是否可選擇升級方案?
- 報名限制人數:控制活動品質與服務範圍(12~18人最理想)
- 梯次與報名節奏:早鳥優惠、推薦報名獎勵、團報折扣
📌 策劃重點:報名流程不只是收人,更是品牌形象的體現,要讓人覺得流程順、資訊清楚、價格合理。
策劃週末體驗營,你是在「設計一段記憶」
體驗營不是單純辦活動,而是幫助旅人在你的空間裡「創造故事」。策劃不只是流程設計,更是一種品牌經營邏輯。
你越會策劃,越能讓活動為你的民宿加分,而非讓活動搶走了你的主角光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