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一間民宿開始思考「品牌故事」該怎麼寫時,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──寫著寫著,好像變成小學作文「我的民宿夢」。明明想傳遞溫度,卻寫得平鋪直敘;明明有很多感動,卻講得沒有重點。這篇文章要帶你重新理解什麼是「能讓人記住的品牌故事」,並透過具體方法和案例,幫助你寫出不僅感人、還能打中旅人心的故事文案。
品牌故事不是作文,是「選擇讓誰看見你的方式」
寫品牌故事,不是把整段創業過程從頭交代,而是挑選能夠代表民宿價值的那一小段,把它放大、敘事、轉化成情感的連結。
就像寫一封情書,你不需要說明你們的關係從小學同班開始、一起升國中、高中、補習班……旅人也不需要知道你是如何搬水泥、怎麼跑銀行貸款,他們想知道的是:「為什麼我要選你?」、「這間民宿和我有什麼關聯?」
👉 所以好的品牌故事不是「我的民宿怎麼來的」,而是「你為什麼會想住在我這裡?」
一段品牌故事的三個關鍵成分
角色設定:你是誰?你的民宿像誰?
品牌故事裡的「主角」,不一定是你自己,也可以是你的家人、房子、村落,甚至是某種價值觀。當你說「我是一個從台北回來接手爺爺老屋的孫女」,旅人就會開始建立想像:這裡可能很有人情味、很有懷舊感。
示範:
「我爺爺蓋的這棟屋子,從來沒鎖過門。現在我把它整理好,也希望它能像過去一樣,讓陌生人也能安心睡一晚。」
情境轉折:從哪裡開始,遇到什麼事,改變了什麼?
故事裡要有「變化」,才會有記憶點。不用戲劇化到催淚彈,只要能讓人感覺「這個民宿的誕生,有它存在的理由」。
示範:
「原本這只是家人偶爾回來過節的老屋,但有一年中秋,朋友來住後說:『你不覺得這裡比我們在台北住的飯店還舒服嗎?』那天晚上,我開始認真思考,或許這裡也能接待更多人。」
價值連結:你想給旅人怎樣的感受?
最後,回到旅人的視角:住進來的不是你,而是他們。品牌故事的尾聲,記得收在「旅人會得到什麼」。是安心、是療癒、是某段回憶的投射。
示範:「我們沒有華麗的裝潢,也沒有早餐buffet,但我會像等家人一樣,在門口迎接你回來。」
不要這樣寫:常見的作文式敘事錯誤
✘ 流水帳:「我們原本住在都市,因為壓力大想搬回鄉下,後來發現這間房子,決定改建成民宿…」
→ 缺乏重點,沒有畫面,讀者無法帶入。
✘ 自說自話:「我們真的很努力,這一間民宿是我們花了三年打造出來的心血…」
→ 雖然真實,但缺乏轉譯成對旅人的意義,會讓人覺得像日記而不是品牌文案。
✘ 沒連結旅人:「我們家的貓很可愛,喜歡蹭人,這裡很安靜很舒服。」
→ 這些都是好資訊,但要加入旅人的參與感,例如:「許多住客都說,來這裡最捨不得的就是我們家的貓。」
寫故事前,請先回答這三個問題
- 你希望旅人記住你的哪一個畫面?
- 這間民宿背後,有什麼價值或信念值得被記得?
- 這段故事,有沒有一個畫面、對話、片段,是你說了大家會記住的?
溫度感範例參考:
「這間屋子是我爸30年前蓋的,當時只是想讓我們夏天能回來住。但現在,是我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整理它,然後開放給更多家庭來一起玩水、烤肉、發呆。對我來說,這不只是一間民宿,是一段家庭的延續。」
這就是品牌故事。它不是作文,而是讓人記住你的方式。
關鍵提醒
- 把自己當「導演」而不是「作者」:讓旅人看到畫面、感受到情緒。
- 每個段落都要有「對誰說」的意識。
- 不求字數多,但求一句能打中人心。
如果你還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,也許可以從「你最希望客人記得你什麼」這句話開始寫。故事不一定要感人,但一定要有感。你是誰、這裡是什麼地方、來過的人會怎麼說——這些,才是品牌的靈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