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人房怎麼設計才不會變雜亂睡通舖?五個打造舒適共享空間的關鍵技巧

共享不是擁擠,設計得當也能舒適有風格

許多小型民宿或背包客棧會設置「多人房型」來提高接待彈性與床位數,但若設計規劃不當,就容易給人「睡通舖」、「擁擠混亂」、「無隱私」的負面印象。事實上,只要在空間配置、動線安排與細節美感上多下一點功夫,就能讓多人房成為一種 溫暖、有趣、並保有個人空間的共享體驗

以下五大設計技巧,讓你打造出高評價的多人房,不僅提升住宿體驗,也有助於吸引團體客與長住旅人。


一、使用「半高隔間」或簾幕,創造基本隱私與視覺秩序

在多人房中最怕的就是毫無分隔的「地板通舖」設計。可透過以下方式提升空間秩序與房客的安全感:

  • 半高木作隔板:可簡單區隔床位,又不會阻礙空氣流通與光線。
  • 滑軌式布簾/拉簾:讓每個床位形成半封閉的「睡眠小窩」,即使是上下舖也能有獨立感。
  • 設計建議:簾布顏色請選用與空間整體色系相容的低彩度色,避免強烈對比產生視覺混亂。

有一間台東的背包客棧,原本只有上下舖通舖,客人常抱怨吵雜、光線干擾。改為每個床位加裝滑軌簾幕與閱讀燈後,客訴數量銳減,還因此獲得「安靜共享空間」的好評。


二、分明的動線規劃,避免走來走去打擾彼此

多人房最容易發生「走來走去吵到別人」的問題,尤其深夜進出或上下鋪使用時。可透過以下技巧優化:

  • 將進出動線安排在床區外側,讓來去的人不會穿越整個睡眠區。
  • 配置集中置物空間在入口區域,讓收納與更衣集中管理,不會影響整個空間的寧靜。
  • 若空間允許,可劃分出小型更衣區或洗漱區,避免半夜使用浴室來回影響他人。

三、聰明配置床位數量,避免為了多床造成壓迫感

不是床位越多越好,過度擠壓只會降低住宿品質。建議:

  • 每張床至少保留90公分以上的側邊距離,方便使用者上下床或更換衣物。
  • 避免「四面牆全貼滿床」的超通舖設計,可保留一面牆為共用走道或置物牆。
  • 上下舖不超過三層,兩層為宜;三層雖省空間,但不利於安全與通風。

四、設置個人收納與照明,提高便利性與專屬感

每位旅人都希望有「自己的空間」,即使在多人房也不例外。可透過以下設計強化「個人使用感」:

  • 每床設置小型置物櫃與USB充電座,滿足手機、書本、水瓶等基本需求。
  • 閱讀燈與遮光布簾是標配,提升夜間使用便利性。
  • 可上鎖的收納櫃/置物箱,增加安全性,特別受長住與外國旅人喜愛。

五、風格與秩序兼具的整體設計,讓多人房也能拍出美照

多人房也能很有設計感,不是只能「機能至上」。重點在:

  • 統一床組顏色與床包材質,避免視覺雜亂。
  • 選用柔和燈光與溫暖色調油漆/壁紙,讓整體空間放鬆舒適。
  • 適度裝飾牆面(如插畫、鏡子、照片牆),增添人味但不雜亂。
  • 保持整齊是關鍵:使用床簾、收納箱、地毯等讓空間有「清楚邊界感」。

延伸建議:適合多人房的經營模式與促銷方向

設計好的多人房型可搭配以下經營策略,提升轉換率:

  • 針對團體旅遊、員工旅宿或校外教學推出包棟優惠
  • 提供長租方案(週租/月租)吸引數位遊牧族或打工換宿者
  • 搭配共用交誼廳,創造社群感,讓旅人交流、分享心得。

共享空間也能兼顧隱私與美感,只差一點用心設計

多人房不是備案,而是空間運用的智慧。從動線、隔間、收納到視覺設計,只要每一步都有考量住客的實際需求,就能創造出 不打擾彼此又能共享旅途溫度的理想空間。讓你的民宿不只多一個房型,更多一群滿意的旅人回訪。

Share the Post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