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民宿就是創業|三個最容易被忽略的成本陷阱

開民宿就是創業|三個最容易被忽略的成本陷阱

很多人以為開民宿只要有房子、裝修一下、上架到訂房平台,就能穩定賺錢。但實際上,民宿經營是創業的一種,需要面對成本控管、資金週轉、客源維繫等多重挑戰。特別是一些「看不見」的支出,如果沒有事先預估,很可能開業半年就陷入資金危機。

以下整理 三個最容易被忽略的成本陷阱,並提供真實案例與因應方式,幫助你在創業初期就避開財務黑洞。


運營期的隱形維護成本

問題或痛點
許多新手民宿主只計算一次性的裝潢與家具費用,卻忽略了後續的「維護與替換」支出。像是床單枕套、電器維修、清潔耗材、園藝修剪、屋頂與牆面的防水處理,這些都有固定週期與花費。

案例說明
台中一間老屋改建民宿,開業第一年花了約 80 萬裝潢,但忽略了每三個月需更換部分寢具,以及雨季造成的屋頂漏水修補。結果第二年維護成本暴增至 15 萬,幾乎吃掉當年度的盈餘。

具體步驟

  1. 在財務試算中預留 每年營收的 5–10% 作為維護預算。
  2. 建立「設備與物品更換清單」,定期盤點使用壽命。
  3. 優先選擇耐用、易清潔的家具與布料。

反面教材提醒
不要為了省錢選擇最便宜的家具與電器,因為頻繁維修與更換的總成本往往比一次性購買耐用品更高。


淡季營運的固定開銷壓力

問題或痛點
淡季時,房間空著仍然需要支付水電瓦斯、清潔人員、廣告與行銷費用,甚至還有貸款本息。很多民宿主只算「旺季賺多少」,卻沒算「淡季要燒多少」。

案例說明
花蓮一間臨海民宿,旺季滿房率 90%,但淡季不到 20%。由於每月固定開銷高達 8 萬,淡季三個月直接虧損 24 萬,逼得老闆必須額外兼職導遊補貼支出。

具體步驟

  1. 用全年平均計算損益,而不是旺季數據。
  2. 在旺季就開始推淡季預售方案,鎖定老客回訪。
  3. 淡季期間規劃特殊活動(如手作課、攝影團、在地文化體驗)增加平日入住率。

反面教材提醒
不要寄望「淡季會突然爆紅」,如果沒有主動促銷,淡季自然不會自己滿房。


行銷與平台抽成的長期支出

問題或痛點
許多人開業初期全靠 OTA(如 Agoda、Booking.com)接單,卻沒注意到平台抽成通常在 15–20%,長期下來會大幅壓縮毛利。

案例說明
南投一間森林系民宿,首年完全依賴平台,營收表面看起來達 300 萬,但扣掉 20% 抽成就少了 60 萬。當老闆想轉向自有官網接單時,發現客戶名單全在平台手上,只能重新砸錢做廣告引流。

具體步驟

  1. 初期可用 OTA 快速曝光,但同時建立自有官網與社群。
  2. 收集入住顧客的聯絡方式,培養自有名單。
  3. 用會員優惠或回訪禮引導客人直接向你訂房。

反面教材提醒
不要完全依賴 OTA,否則平台規則一變(例如提高抽成或排名算法改動),營收可能瞬間腰斬。


經營民宿不是一次性投入,而是持續經營、持續投入的創業過程。懂得在開業前就精準評估「隱形成本」,你才能在市場中活得更久、賺得更穩。如果你想要一份 《民宿創業成本規劃清單》 幫你避開更多陷阱,可以免費索取,讓你在開業前就有清楚的財務藍圖。

Share the Post: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