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人房怎麼設計才不會變雜亂睡通舖?|民宿多人房空間規劃技巧

多人房設計技巧|避免通舖雜亂的空間規劃全攻略

為什麼多人房容易給人「睡通舖」的感覺

許多民宿主人在規劃多人房時,常因為想增加床位數,最後變成一排排床墊或上下舖,空間擁擠,缺乏隱私。這樣的安排雖然能短期提升入住人數,但對於家庭旅遊、朋友聚會或公司團體來說,入住體驗往往大打折扣。
核心問題在於:床位密度過高、動線沒有規劃、缺少收納與分區,最後讓房間像「臨時安置所」而不是「旅遊度假空間」。


1. 動線規劃:先想人怎麼走,再放床

  • 問題:只顧著放床,結果走道太窄,大家進出、放行李都卡卡。
  • 案例:一間台東的背包客棧,後來將床位間的距離留到至少 80 公分,不僅方便出入,房客也覺得比較不壓迫。
  • 具體步驟
    1. 床與床之間預留走道(至少 70–80 公分)。
    2. 出入口到浴室的動線保持筆直,避免繞來繞去。
    3. 床頭或床尾預留小空間,方便放鞋子或小行李。
  • 反面教材提醒:不要為了多塞一張床犧牲主要走道,會造成房客「搬行李比登山還累」。

2. 分區設計:睡眠、休憩與收納要有界線

  • 問題:所有功能混在一起,房間既吵又亂。
  • 案例:花蓮一間親子民宿在多人房設置「睡眠區 + 小客廳區」,爸媽可以聊天,小孩先入睡,滿意度大幅提升。
  • 具體步驟
    1. 睡眠區:集中床位,保持安靜。
    2. 小客廳區:簡單桌椅或榻榻米,提供聊天、玩桌遊的空間。
    3. 收納區:設置壁櫃或大型行李架,避免行李散落床邊。
  • 反面教材提醒:不要讓房客只能坐在床上活動,這會讓空間顯得擁擠、失去度假氛圍。

3. 床位設計:隱私與舒適感缺一不可

  • 問題:單純鋪床墊或排上下舖,缺少「個人空間」。
  • 案例:有民宿在上下舖加裝布簾與閱讀燈,讓房客即使同房,也能享有獨立感。
  • 具體步驟
    1. 善用上下舖,但每個床位加裝布簾
    2. 床頭加小檯燈、插座,營造個人空間。
    3. 大房間可用「小隔板」或「半高木作」分床區。
  • 反面教材提醒:全室榻榻米 + 大通鋪,除非主打「露營/合宿」氛圍,否則多數房客會覺得壓迫。

4. 收納規劃:行李與雜物不該擠在床邊

  • 問題:沒有設置收納空間,結果房間裡行李箱到處打開。
  • 案例:苗栗某親子民宿增設「大行李架 + 公共置物櫃」,讓房間地板清爽整齊。
  • 具體步驟
    1. 設置專屬行李放置區(架子或木平台)。
    2. 在床下設計收納抽屜或空間。
    3. 增設掛鉤與小型收納櫃,讓背包/衣物有歸屬。
  • 反面教材提醒:不要讓房客只能把行李箱放在床邊,會壓縮到休息品質。

5. 氛圍營造:用設計讓多人房也能有質感

  • 問題:多人房常被當作「低價房」,缺少設計感。
  • 案例:南庄某老屋民宿將多人房設計成「木屋小屋氛圍」,加上暖色燈光與手作掛飾,讓空間溫馨不廉價。
  • 具體步驟
    1. 善用木材、布簾、燈光,營造柔和感。
    2. 每個床位加小巧元素(抱枕、床旗)。
    3. 公共牆面設計黑板或留言牆,增加互動感。
  • 反面教材提醒:不要只追求「床位最大化」,忽略空間氛圍,會讓房客覺得便宜但沒質感。

多人房設計比較表

項目通舖式多人房(缺乏規劃)有規劃的多人房
動線床位擠滿整間房,走道狹窄,搬行李困難床位間距保持 70–80 公分,主要走道暢通
分區睡覺、聊天、收納全混在一起,容易吵雜明確區分「睡眠區 / 休憩區 / 收納區」
床位設計排床或通鋪,缺少隱私,像臨時安置所上下舖加布簾、小燈與插座,每人有獨立感
收納行李只能放床邊或地板,空間雜亂設有行李架、床下收納、掛鉤或置物櫃
氛圍給人廉價、擁擠的感覺用燈光、木作、布簾營造溫馨氛圍
入住體驗住宿像「睡一晚」而不是「旅行度假」兼具舒適、便利與社交,適合家庭與團體

多人房若只是單純塞床位,短期看似能提高入住人數,但房客體驗往往會受影響。真正能讓旅客留下好評、願意回訪的,是 規劃得宜的空間

  • 動線流暢,搬行李不再手忙腳亂
  • 分區明確,睡眠、聊天互不干擾
  • 床位有隱私,每個人都能自在休息
  • 收納完整,房間乾淨整齊不凌亂
  • 氛圍溫馨,旅客覺得不是便宜房,而是舒適的共享旅行

如果你正在規劃多人房,不妨先自我檢視:房間目前的設計,是否能達到這五個關鍵?

Share the Post:

相關文章